文人到老年以后都是慢慢地沉落,写文少了或竟封笔;活动少了,媒体报导的亮脸的活动渐渐见不到他。这都很自然,有好名者虽然挣扎着不想退出,但也是強弩之末势不能穿魯缟了,直到发了脑梗,才不得不消停。
文杰是一个例外,他七十以后却是更煥发了青春,写西安以往旮旯拐角的文章喷涌而出,读来亲切,接地气,有兴味,读者广泛。人说他记性好,也是。但记性这东西跟感情是亲姊妹,触动情怀的事,就驻留在心里,怎么也不忘怀,不感兴趣的事随即便丢到脑后。文杰写的这些事都是跟平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密切相关的,也是跟他本人密切相关的。我是平民,而且有深邃的认同感,所以我读这些文章就感到特别亲切。正是这种平民的认同感,与下民的血肉相连成就了文杰,使他在老年还生出如泉的文思,为民俗,为文化,为历史留下深深的印记。
我读了文杰许多写西安的文章,时时生出感触,今早起床打开手机,一时激动,就坐在被窝里写了这些话。
顶礼文杰!祝贺文杰!祝福文杰!
精选留言
朱文杰
这是费老师去年对我文章写下的短评,转发过来。感谢费老师高评,让我受益匪浅。
文杰这文章写得真好,身不在社会底层是写不出来的。现在人爱说接地气,这才是接地气呢,以至于有了浓郁的民俗素质,渗入着关中民众遵崇的朴素节约的伦理道德,我看了产生特别的亲切感。文杰的行文有一种“啰索美',如同读张中行的散文,听马三立的相声。
——费秉勋
张妥
费老说出了我心中的意思。文杰老师古稀年龄,少壮心态,文思泉涌,笔耕不辍,日写万言,报载不断,思接千古,德惠民众。确实令人感动。
儒子牛
费老所言深有同感,道出了我等之心声。文杰兄不光记忆好,特具感情,字里行间充滿着爱,文如其人,读他的文章倍感亲切,温暖。
生生
费老不愧是大家!寥寥数语写实写活了文杰老师。我辈常读朱老师,只读出“皮”“毛”,见“骨”见“魂”者,费老也。
凤凰留言:
必须为费老先生点赞!为朱文杰大哥点赞?,细读文章后真是受益匪浅啊!
关中赤子
深表赞同,朱老师的确是不老,心态不老,精气神不老,文笔更是炉火纯青不显老!朱老师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梦中人
朱老师的文章,用平民的视角、民俗研究者的文笔,为生活过的老西安记录留档,读来如游历古城,身临其境,真切扑面;费老师的点评,亦是对朱老师其人其文的精典画像。两位老师文笔相逢,各展神采,互映生辉!
蓝天白云
必须点赞?
刘建军
祝福文化长者都是仁人志士,实属宝贝
朱文杰
感恩费老师抬举厚爱,学生受宠若惊。祝愿费先生健康长寿!
涂涂
费老师好。您很勤奋。祝福您祝福文杰先生。
李天福:
文杰不老主要是文杰一直没有闲着,他不允许自己无所事事,每天,每时都在挖掘,积累,耕耘,给社会,给我们撰写了大量好的作品,他非常勤奋,我们得以享受,文杰不老是他不允许自己停止不前,社会需要他,我们渴望他的作品。
大山:
谢谢朱老师,你的文字,一直很精彩,我是每期都看。在文章里了解了许多西安的地理,民俗,故事,历史典故,名人传记字画,古董,应有尽有,真是西安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祝朱老师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王春雷:
费老不愧是大家!寥寥数语写实写活了文杰老师。我辈常读朱老师,只读出“皮”“毛”,见“骨”见“魂”者,费老也。
木闻
非常赞同费先生对朱先生美文的评价:“这文章写得真好,身不在社会底层是写不出来的。现在人爱说接地气,这才是接地气呢,以至于有了浓郁的民俗素质,渗入着关中民众遵崇的朴素节约的伦理道德,看了产生特别的亲切感。行文有一种“啰索美',如同读张中行的散文,听马三立的相声。——费秉勋”
朱先生美文「接地气」、「如张中老的散文」、「马三立相声」,皆为贴切之誉。所谓「啰嗦」,其实是信息量大、故事多、人物多,读者如至大观园,满目有趣,满耳好玩,应接不暇哇。
南头老王
费秉勋老师对学友朱文杰文章的评论道出了西安人心中的感受。朱文杰的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他有一种诗人的情怀。如果你读过他的诗集,你就会了解到他对人生,对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对历史都有一种诗人的情愫。而且他对音乐对书画都有涉猎,他爱好广泛,但为人平实,毫无大家的铺排。他是一位,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平民作家。
纪晓明
朱老师在叙述的是即将湮灭而又不能失去的西安记忆。
樊明生
秉勲人老筆老,信口皆为妙文,赞文杰老弟很到位。我曾有诗曰:甘罗十二为宰相,子牙八十遇文王。有志不在年高迈,可有珠玑胸门人藏!以此赞文杰老弟!
耿建留言:
费老兄此文真切,文杰入古稀之年,文章愤湧而出,他本人就是个老西安人,就写西安的大街小巷,市民的衣食住行,历史状态与现实行为,构成了一个古老城市特别的景象,这是民俗文化创作的根,我想老舍先生写北京,为什么那么打动人心,就是写了京城低層人物的状况,一部“茶馆”作品,经久不衰,成了艺术经典。
企盼文杰继续努力,创作出更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来,把老西安的街巷画卷描述得更加精彩!
淰秋
《也说文杰不老》:文杰不老,才高品正。文人操守,毕生信奉。文杰不老,重义重情。淡泊名利,口碑盛评。文杰不老,博览博学。典籍俚语,索引旁证。文杰不老,谦和热情。著作等身,光耀古城。文杰不老,不辍笔耕。文坛耆宿,声闻关中。
天涯比邻
我非常赞同费老的这段话,我亦是朱老师的铁杆粉丝,先前曾多次点评了他写西安的系列大作,为避免读者误解,心有"预”悸,再不敢点评了!只能用一句话表达,读朱老师不论哪类文章总觉哑巴看戏一一没说的!
李庚年留言:
费老著文,精到传神,非一般功夫所能达到,文杰兄近年佳作多多,可喜可贺!
芳菊
朱文杰老师写西安文章确实精到老到耐人寻味,生活气息浓郁,历史感强,赞?
行者
亲切自然,长者不老。
田园(陕西)
之所以叫朱叔,是因了长辈之间的关系,倒是从没觉得朱叔很老,以至于月前看到一幅文人相聚的照片一个劲问那位很年轻的学者是谁?文笔朴实,流畅,文字间流露出的浓浓的对家国的爱和每情每景的感情,着实勾人心魄!美哉,朱文,壮哉,朱人!
张永强
朱老师那一代人里有一批天赋极高的人,虽非科班出身,但只要是和文艺沾上边的玩意,在别人眼里要下一辈子苦功夫,他们一上手就玩的有声有色,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触类旁通无所不能,朱老师就是这类神人中的佼佼者。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五十多年,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黄金岁月,他们创造了历史,也引领了风骚。在别人都纷纷归于沉寂,年逾古稀的朱老师勤耕不缀,以亲身经历抢救性的发掘这座城市市井巷陌的点滴过往,是情感使然,更是责任所驱。其造诣、其精神、其勤奋、其执着,高山仰止堪称楷模!
和为贵
文杰老师年轻时就是我的老师,经常拿个小作品请教他,他都耐心辅导,今日看到此文倍感亲切。——李建平
葛云峰
刚毕业时写诗,丁剑先生曾写过一份致朱文杰先生的举荐信给我,惜后回山东,竟未成拜访之行,不想今日在费先生文苑遇见朱先生,幸会之甚!
刘兰香留言:
费老不愧是大师!好一个啰嗦美,太精确啦!
陈爱梅留言:
朱文杰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令人佩服。
庭林留言:
费老所言不虚。人说七十古来稀,我道文杰七十奇。
东曼伟留言:
大赞,费老师写得太好了,不老,且记忆力超强,非常大脑!
田建国留言:
朱老师的文章,俺最爱看,微小之中见大智,爱不释手,十分解馋!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