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浅语|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halal 2018年2月16日21:49:35书画评论8,4733585字阅读11分57秒阅读模式
文人浅语|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享有“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的美誉。对马这一形象的深入细致研究成就了其在画坛以奔马为题材画作的地位。《八骏图》是徐悲鸿画马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不仅将奔马这一形象通过精湛的画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将其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八骏图》这幅画独具美学价值。
一、 中西绘画风格相融合,凸显《八骏图》的技巧之美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徐悲鸿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曾任绘画教员并进入复旦大学学习素描,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技巧。后又分别到日本、法国学习绘画,并游历欧洲各国,专注于西方美术研究,对西方绘画技巧也颇为精通,所以其绘画作品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徐悲鸿《八骏图》就是中西绘画技巧相融合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之美,也可以找到其运用西方绘画技巧所塑造的画作之美。
(一)《八骏图》中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之美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渲染是绘画技巧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而中国画通过水墨渲染写意的作品成为独步画坛的代表。从首先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的顾恺之,到“骨法用笔”的谢赫,再到“追求意境,缘物寄情”的绘画主张,无不体现出国画对于表现绘画者心理及其表达意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渲染技巧也具有西方绘画所无可比拟的美学价值。徐悲鸿的《八骏图》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水墨渲染为主要表现手段,兼具工笔和写意的双重技巧,尤其是国画写意风格的运用,以形写神、以神写意,将马的形态通过水墨渲染表现的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其将浓墨运用在马的头、颈、腿等具有极大转折的部位,并用干笔将鬃尾扫出,使得整幅画作浓淡干湿过度自然,如同浑然天成,线条的勾勒也使得奔跑之中的骏马突显刚劲有力之雄姿。通过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运用,将八马齐奔的意境展现在观者眼前,从徐悲鸿《八骏图》国画写意风格的体现,也能够窥探出国画传统技巧之美。
(二)西方绘画的严谨结构及技巧之美在《八骏图》中的体现
西方绘画技巧与国画传统绘画技巧相比别具一格,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写意风格,西方绘画注重写实,强调描述,将所画之景、之物更加具体直观的表现在纸上。在西方绘画中,透视法和解剖法是西方绘画技巧中广为运用的手法。简单来说,解剖法是先研究其解剖,将所涉及形象的骨骼、肌肉甚至组织细胞都研究的非常细致,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将所描绘的形象实实在在的展现出来。而透视法则是运用焦点透视方法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从而使得所画之物更具现实感及立体感。《八骏图》便是很好地运用到了透视法及解剖法。徐悲鸿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学习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做过细致的研究,这对《八骏图》中马的形象成功塑造起着犹为重要的作用。再者,在《八骏图》中透视法的运用,使得画面由后到前由小到大的变化透视感较强,马腿前伸,马头迎面而来,表现出极强的冲击力,使得整幅画作的现实感极强,从而表现出现实的美感。

文人浅语|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二、 八类独具个性的马以其独特的奔跑姿势展现着《八骏图》的形态与力量之美
徐悲鸿对马十分喜爱,他曾下苦功细致研究马,观察马的习性,了解马的品性,将马的性格与脾气了然于心,甚至于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等身体各部分的解剖也不放过研究。也正是这种对马的痴迷才使得《八骏图》展示出了不同类型的八类马在奔跑时的形态和力量美,将马的形象生动地跃然于纸上。
(一)《八骏图》中八种马的形态之美
徐悲鸿《八骏图》所画之马分属于八个不同的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犁马、汗血宝马。八匹马也分别拥有其响亮的名字:绝地、奔菁、翻羽、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马如其名,不同的名字诠释着八匹马各自的基本个性与特征。而徐悲鸿将这些个性与特征融汇到《八骏图》这幅画作中,使得八匹马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飞奔姿态。
如图中所示,最左边一匹马左前蹄向前越出,其余三蹄依次向后蹬地扬起,马头扭向同伴,马尾随风高高扬起,鬃毛摆开,尽显奔马姿势之优美;紧靠上述马的两匹,一匹前蹄高高扬起,马嘴张开嘶鸣,一匹双前蹄向前迈开,做出追逐姿势,仿佛在与前面马匹比赛;冲在最前面的一匹马,目光笃定,直视前方,马尾高扬,尽显遥遥领先之姿态;最右边的一匹马则将头扭向落后于它的唯一马匹,做出奋力拼搏的姿势,仿佛再为不当最后一位而努力着;最后面一匹马虽然只画了头部,但透过其头部的姿势可以看出其不甘于落后而力争超越的尽头;中间两匹骏马的姿势也各具特点,马头近乎两两相对,仿佛在奔跑之中还窃窃私语,一匹马的姿势尽显其健硕的体魄,一匹马四蹄腾空诠释“飞奔”一词之含义。马匹不同品种、不同名称的马在徐悲鸿的笔下赋予了其不同的奔跑姿态,突出了八骏在奔跑之中的形态美。
(二)八马齐腾的力量之美在《八骏图》中的展现
观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映入眼帘的八匹骏马带给观者的直观印象就是力量。硬气的骨骼、凸显的肌肉、飞奔的姿势……每一匹都高大健硕、精神焕发。八匹骏马身上所迸发出的力量在徐悲鸿刚劲有力的线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马蹄之下被这种力量溅起的尘土,仿佛能够听到马蹄落地时撼动地表的声音。奔腾中的骏马在向我们展示其飞奔时优美姿态的同时,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撼动人心的力量之美。

文人浅语|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三、 特殊的故事及历史背景向我们展示了《八骏图》的传递的思想之美
八骏背后是个唯美的传奇故事,而《八骏图》的创作亦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两个时代相互碰撞下产生的画坛巨作,在向我们讲述这两个时代的不同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体会到的是其所传递的思想之美。
(一)《八骏图》所依据的唯美背景故事向我们展现其思想美
徐悲鸿《八骏图》所选用的题材与历史上描写八骏或其它关于八骏画作的作品一致。来源于古代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据《穆天子传》中记载,八骏本是为周穆王驾车的八匹骏马,周穆王驾八骏出征,在瑶池与西王母产生情愫,但因为要回国复命,不得不与西王母惜别,在离别之时曾许下三年后驾八骏返回与其团聚的诺言,不料一去不返。李商隐的《瑶池》就是对这个唯美故事的写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虽然还在等待着穆王归来时八骏的掷地之声,却未曾料到周穆王已经逝去。八骏则成为了故人归来时的信号。徐悲鸿的《八骏图》以周穆王的八骏为题材,让我们从奔腾骏马的背后体悟着故人盼归的急切心情,同时,八骏的出现又带给人们美好的希望。当八骏的马蹄声传来之时便是故人回归之日。从这个唯美的背景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八骏是胜利与希望的象征,《八骏图》依附于其背景所传递的是坚持不懈必能取得胜利、举家团圆的思想之美。
(二)自由与激情的融合,正义的宣导与珍惜人才的隐喻传递出《八骏图》的思想之美
徐悲鸿的《八骏图》创作于民国37年,即1948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新中国成立前夕。徐悲鸿将这幅画作送给了美国空军少将司令陈纳德将军,二战中陈纳德将军带领美国航空队在中国与日军作战,并最终凯旋,徐悲鸿将这幅巨作送给陈纳德将军预示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结合这一历史背景来鉴赏《八骏图》这幅画作,不难发现画中对于自由的展现,对于激情的描绘,对正义的宣导,以及对人才的珍视。画中的八匹骏马虽然以周穆王的八骏为题材,但皆没有缰绳的束缚,在大地上自由的驰骋,是作者对自由的昭示。八匹骏马自由奔跑的同时,以其独特的姿势与力量展现着勇往直前的激情,也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述写。徐悲鸿将这幅象征着自由与激情的画作送给二战中我们的同盟军陈纳德先生,无疑是对正义的宣导,是对正义力量必将战胜邪恶的诠释。而陈纳德先生可谓是战争中的将才,马自古即为人才的象征,唐代时韩愈便以《马说》一文中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识才者与人才的关系。徐悲鸿将《八骏图》送给陈纳德先生也在表达着自己对将才的尊敬与珍视。《八骏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徐悲鸿用自己的画笔向我们展现出八匹充满激情、象征正义、自由驰骋的骏马,以其对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向我们昭示对人才的敬慕,对中华民族必将以其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向强大的信心。所以,从创作画作的时代背景可以想见,这幅画作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对自由向往、对正义宣扬、对人才珍视的思想之美。
结语:徐悲鸿的《八骏图》集精湛的绘画技巧、唯美的素材故事、厚重的历史背景于一身,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具有时代沧桑感又充满民族希望的八马齐奔图。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八骏图》以其中西结合的技巧、独特的形态与力量、特殊背景下传递的思想给大家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D],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2]华天雪,徐悲鸿的写实主义[J],美术观察,2009(06);
[3]尤花媛, 浅论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艺术思想 [J],美与时代,2007(11);
[4]李澍,论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观流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继续阅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halal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2月16日21:49:35
王鲁湘|李可染的水墨艺术:东方既白 书画

王鲁湘|李可染的水墨艺术:东方既白

李可染,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四十三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四十九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七十二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
谭延闿,民国“颜体楷书”第一人 书画

谭延闿,民国“颜体楷书”第一人

颜体楷书,唐末著名唐楷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千百年来,一直是古今书法爱好者取法的经典,对后世的书风影响极大。大家都知道清朝钱沣学颜体楷书最得其神,点画之间颇具颜真卿的宏大气象。那么继钱沣之后,临习颜体楷书...
吴洪亮|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 书画

吴洪亮|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

木刻是黄永玉先生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对其所具有的丰富性与重要性,我们与公众一样了解得并不多,而北京画院的研究一贯强调要“熟中生、寻根本、求新意”。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更多的深入的研究,带给公...
林散之《许瑶诗论怀素草书》书法欣赏 书画

林散之《许瑶诗论怀素草书》书法欣赏

林散之(1898—1989),草圣。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