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596—659),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之一。书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褚遂良的早期楷书非常优秀,但前人痕迹比较明显,因此,要推他的代表作品当举写于永徽四年的《雁塔圣教序》。传世楷书作品早期的有《孟法师碑》和《伊阙佛龛》,有人认为“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清梁城语),也有人认为“出于《吊比千文》、《北齐武平五年造像》,皆八分之遗法”。
楷书结构,凡是线条厚重者,为了避免中心壅塞,结体就竭力向四周扩张,呈外拓形状,如颜真卿等。相反,凡是线条瘦劲者,为了避免字形中宫因余白太多而容易出现松散的情况,不得不采用收缩的内抵结体,而且尽可能把字形处理得瘦长一些,如欧阳询等。褚遂良的楷书点画细劲,但是结体方正,因此,它特别强调内撅的弧势,强调提按顿挫的力度, “婉媚道劲,波拂处蜿蜒如铁线”。我们在临摹时,首先笔要提得起,并加以一定速度,这样才能写出劲挺的线条。当然,这样写容易轻滑,因此,笔锋需按得下,在转折钩捺处用力按顿,求其沉着。褚遂良楷书的用笔流畅灵动,以行人楷,线条婉媚遒劲,一波三折,顿挫起伏,节奏感极强。提起按卜的强烈变化,造成祖粗细细的线条,带来婉美华丽的装饰感。
褚遂良书法在唐代十分流行,诸葛思桢、装守真、薛稷、薛曜等皆属他的门庭,刘熙载《艺概》因此称他为“唐之厂大教化主”。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宋微宗的“所谓瘦金书者,此其权與也”(明盛时 泰《谷润轩碑跋》)临摹《难塔圣教序》,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细挺道劲,运笔必须有一定速度,干脆利索,起笔和收笔不能拖泥带水,中段行笔不能太慢,否则就出不了精神。
第二是粗细变化,运笔必须强调提按,起笔、收笔和转折处都要重按,而行笔要轻提。
第三是连续书写,楷书的笔画不连贯,但笔不能断,从纸上的笔到空中的笔势,再从空中的笔势到纸上的笔画,书写是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空中的笔势是纸面上两笔画之间的过渡,作品中点画的呼应连贯,造形的生动活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评论